信息來源: 時間:2021-3-4
根據第一節(五)所述,硅柵等平面隔離CMOS工藝步驟中所用的九塊光刻版制訂規則如下(有些規則的考慮出發點與鋁柵相同的就不加以說明):
P阱到P阱之間最小間距為26微米。
(1)有源區最小寬度為6微米。
(2)有源區最小間隔為8微米。
(3)P阱外P+有源區離P阱最小間距為20微米。
(4)P阱外n+有源區離P阱最小間距為10微米。
(5)P阱內n+有源區離P阱為10微米。
(6)P阱周圍的P+環有源區內側,離P阱間距為2微米,P+環有源區外側離P阱為4微米。
n溝場注入區比p阱大4微米,以保證P阱區表面不會反型。
(1)多晶硅最小寬度為6微米。
(2)多晶硅最小間隔為6微米,因為多晶硅之間不需要考慮橫向擴散。硅柵CMOS工藝6微米設計。
(3)在多晶硅與擴散區交疊以形成MOS管區時,多晶硅必須伸出有源區6微米,以保證漏源之間的溝道區上面確實有柵電極的電位控制,防止漏源之間直接短路。如圖4.3-3所示。
(4)在非MOS管區,多晶硅與有源區的間隔為4微米,否則在光刻未套準時,多晶硅與擴散區交疊會形成一個不需要的MOS電容。硅柵CMOS工藝6微米設計。
P溝VT調整版,必須至少比P溝MOS管溝道區大4微米,它可用P阱或n溝場注入的反版。
n+擴散版要比n+有源區至少大4微米。
p+擴散版要比p+有源區至少大4微米,實際上可以用n+的反版。
(1)有源區上的引線孔與有源區邊界的最小間距為4微米。
(2)有源區上的引線孔與多晶硅柵的最小間距為6微米。
(3)多晶硅上的引線孔與多晶硅邊界的最小間距為4微米。
(4)引線孔最小尺寸為6微米×6微米或4微米×8微米。
(1)鋁條最小寬度6微米。
(2)鋁條最小間隔6微米。
(3)鋁條覆蓋引線孔2微米。
聯系方式:鄒先生
聯系電話:0755-83888366-8022
手機:18123972950
QQ:2880195519
聯系地址: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天安數碼城天吉大廈CD座5C1
請搜微信公眾號:“KIA半導體”或掃一掃下圖“關注”官方微信公眾號
請“關注”官方微信公眾號:提供 MOS管 技術幫助